金丝檀木是什么木头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30日电(王帅 梁一文) 7月21日,在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大连长海金蟾岛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育苗室内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直径达5米的标准化养殖池中,数万尾如绿豆般大小的海参种苗正欢快地觅食。这里采用全自动电气化养殖系统,水温精准维持在22℃,智能制氧设备持续为养殖池输送洁净海水,环境监测传感器则实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构建起全流程数字化养殖闭环,为海参种苗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大连海参(古称辽参)声名远扬,它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称号。长海县作为大连海参的核心产区,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座地处北纬39°黄金纬度带的海岛县,不仅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每当盛夏时节,当地海域环境稳定、水温适宜,为海参生态育苗创造了绝佳的自然条件。
“当前正值伏季休渔期,可这却是海参生态育苗的黄金季节。”大连长海金蟾岛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连俊说。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海参养殖、加工的渔业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近年来,企业实现了养殖模式从传统人工到电气化的转型升级。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养殖效率提升了40%,苗种成活率高达85%以上。谭连俊介绍,长海海参采用开放式深海养殖模式,种苗需在湍急的海流中自然生长5年以上。从6月种参产卵到9月投放至30米深的海域牧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
“服务海参产业,我们是全链条发力、全环节保障。”长海县供电公司经理朱岩介绍道,“从育苗池的恒温控制、深海养殖的增氧需求,到加工车间的自动化产线、冷库的持续制冷,每个环节的可靠供电都至关重要。我们通过考虑海参产业的特点与需求,优化电网布局,确保养殖区域、加工企业和冷链物流环节获得稳定、优质的电力供应。同时,加强对电网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定期开展巡检和检修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做海参产业链上最稳定的‘能源引擎’。”2016年以来,长海县供电公司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完成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农村电气化建设等工程。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为长海县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41.529千米、低压线路139.77千米,新装及增容变压器222台,总容量达4.7万千伏安。

每到海参的捕捞季,长海海丰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加工厂内,就会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新鲜海参从捕捞上岸到进入加工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清洗、去脏、蒸煮、盐渍、速冻等工序一气呵成,高度自动化和协同化的加工产线,每日可加工鲜海参3万斤。像这样的深加工企业,长海县共有21家。
“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海参产业链。从捕捞海参到加工成即食海参,再到打包出厂,整个过程仅需8小时。”长海海丰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雪亮介绍说,企业每天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自从去年增加一条生产线后,订单一直排得很满。
今年3月,长海海丰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新增一条生产线。3月20日,杨雪亮前往大长山供电所为新生产线办理用电增容手续。当天,所长宋福生带领员工上门核实报装信息、勘查现场。
“企业目前的报装容量无法满足日常生产用电需求。”宋福生在详细了解企业后续生产计划,并测算自动烘干、包装等设备的用电情况后,向杨雪亮建议将用电申请容量增至400千伏安,为企业后续扩产预留用电容量。杨雪亮采纳了宋福生的建议。4天后,宋福生将供电方案答复交给杨雪亮,并在用户施工过程中提供“全程服务”,帮助企业检查设备安装质量,监督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指导施工单位及时消除缺陷。
5月8日,长海海丰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用户配电工程安装完毕,杨雪亮拨打申请竣工验收电话。宋福生立即带领专业人员赶到现场,严格按照营销作业现场安全规程开展验收,逐一排查配电箱、变压器等设备,并于当天为项目送电。
“海参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更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保障。”长海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王晟说,目前,长海县已建成100余座海参专用冷库,总容量达2.5万立方米,年储海参5000吨,带动年销售额近15亿元。从新鲜海参上岸到冷库,从分拣线到物流车,稳定的电力供应正为海参产业构建起一条‘保新鲜、提价值、稳收益’的冷链闭环。
为保障冷链物流设施用电可靠,长海县供电公司依托“小岛电管家”雷锋党员服务队,建立24小时抢修机制,推出“一对一”服务,每座冷库由一名服务队成员专项对接,及时解决用电问题。年初以来,协助养殖户解决用电难题29个。服务队成员定期上门检查和维护冷库用电设备,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运行情况和维护记录,同时为企业提供用电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用电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冷链物流区域的电网建设和改造,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海岛环境特殊,企业分散,用电需求各异。我们创新打造“小岛电管家”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发挥党员人熟、地熟、事熟的属地优势,秉持贴心、耐心、责任心的服务理念,构建“政府-客户-群众”全域服务矩阵,实现海岛供电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小岛电管家”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连娜介绍道。
5月19日15时20分,“小岛电管家”党员服务队成员杨晓宾接到大连金茂水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春的求助电话:“全自动分拣生产线突然停运,海参订单急着发货,麻烦尽快处理!”放下电话,杨晓宾和同事迅速赶赴现场。经检查,发现是地面电缆磨损导致短路,两人立即拆开电缆,加装接线端子并压接,缠好绝缘带后,将原敷设在地面上的电缆改为架空处理,随即合闸送电。
大连金茂水产品有限公司是2025辽宁首批特色产业优质生产基地和经营主体、2024大连首批海参原产地认定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达2500余吨。“我们公司专门建有600平方米的冷库,分别存放鲜活品、冻品、干品、即食产品等多个产品品系。”李海春指着分拣线上的海参说,“我们目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产品矩阵,已实现从标准化加工至批发零售多环节体系覆盖,十八道海参品牌已辐射多个线上线下城市。”
为确保像大连金茂水产品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电无忧,长海县供电公司不仅建立快速响应的抢修机制,还定期对企业进行用电回访,了解企业用电需求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